土司制度是元明清等朝治理生活于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河谷、海岛地带少数民族群体的一种制度。一个世纪以来,土司制度一直是土司学界研究的重点。该制度内容丰富,包括中央王朝治理土司、土司与土司之间相互制约、土司治理家族村社等多层次的内容。
土司遗址是中央王朝在借助土司进行地方治理过程中留下的文化遗址,有土司城遗址、土司军事城址、土司官寨、土司衙署建筑群、土司庄园、土司家族墓葬群等多种类别。本次申遗成功的永顺土司城遗址、恩施唐崖土司城址、播州海龙屯遗址,位于云贵高原与两湖平原交接地带的多民族聚居区,主体上属于明朝土司制度鼎盛时期的遗存,它是中国土司遗产最突出的代表之一。
7月4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土司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4项世界文化遗产,第48项世界遗产。这令许多土司文化研究者非常振奋,但也令不少人感到疑惑:“土司遗址”是什么?甚至有网友吐槽“只知道吐司面包,不知道土司遗址。”由此可见“土司学”,确实是门冷知识。7月8日,《土司城的建筑典范》《土司家族的世代传承》作者、湖南吉首大学中国土司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成臻铭就表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在书房、在土司遗址现场,还是在图书馆,他近乎是孤独的土司文化研究者。据他介绍,虽然土司研究被称为“土司学”,但它并不是一门真正的学科,和“红学”一样,只是一门“专门学”,从事土司学研究的学者并不多,以此为方向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据介绍,中国土司遗产多分布于南方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三省交界的武陵山区,现存的主要遗址类型包括土司城遗址、土司军事城址、土司官寨、土司衙署建筑群、土司庄园、土司家族墓葬群等。本次申遗的“中国土司遗产”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三处遗址均是土司制度鼎盛时期的遗存,位于土司地区与中央政权主体地区地理和文化最前沿的交汇地带,属典型的多族群文化复合区域,是中国土司遗产中的代表。
虽然土司学是门挺“偏”的知识,但据成臻铭介绍,事实上我国开展土司研究已经有100余年了,土司学曾经几乎成为一门“绝学”,因为研究土司文化的人很少,而研究这门“绝学”的他,生怕没有年轻人接过接力棒。所以,“土司遗址”申遗的成功在他眼里的意义更加重大,因为这将引起更多人关注土司文化及其研究,对土司研究意义重大。我国土司研究已经走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形成四个研究阶段,在第四个阶段,也就是1999年到2009年,土司文化遗产作为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被逐步列入政府保护、开发日程,“各民族的学者开始从治理层面上积极反思和评价本民族的土司制度,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这段时间产生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成臻铭介绍。整整一个世纪的土司研究,在我国先后走过了土司、土司制度、土司文化、土司政治文化的道路。每一次新进展均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均大大拓展了土司研究的内容,逐渐形成土司志与土司文化以及历史与现实相关性研究并存的局面。这些为土司学的最终形成,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而今,土司遗址申遗成功,更为土司学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现在网络小说很盛行,这是一个好事,因为这说明科技给爱写作的人带来了一定的福音,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写东西。与此同时,也证明作家的门槛越来越低,文学被注水了,呈现出作家这一群体更加复杂的局面,什么水平的人都能自封为“作家”,我认为,这一点对文学来说不是好事。
——毕飞宇谈网络小说
日常生活是平凡的。平凡没什么不好,它使人生变得实在,它使人保持正常的生命感觉,它防止浪漫主义歪曲我们的感官、虚无主义侵蚀我们的心灵。我喜欢读书写作,但不能每日每时面对一本书或一台电脑。和家人吃晚饭,在菜市场上讨价还价,穿着旧衣服在街上走,挤公交车去赴约会,这一切对于我都十分必要。
——周国平
和西方社会的城市变化不同,我们的城市不是一个线性的、渐进的变化,而是一个突然的、急转弯式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灭绝性的、扫荡式的。我看过中国两个古城,一个是北方的山东德州,一个是南方的浙江嘉兴,我去这两个城市的时候,可以讲这两个城市基本上找不到一座历史建筑(好像德州还有一个古代的遗址)。古老的民居没有了,古老的街道也没有了,历史好像在这两个城市没有发生过一样。“千城一面”的现象在中国比比皆是。
——冯骥才谈“旧城改造”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的两面性,既有它精华的一面或者积极的一面,也有它糟粕的消极的一面。过去形容中国人的缺点,最大一个缺点是什么?一盘散沙。我们现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基因没有消除,讲文明礼仪方面的基因倒是消失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就是这样,你要原封不动地保存到今天是不可能的,但是你要完全把它断绝了那也是不可能的。只有我们辨明哪些是应该保持的,保持什么样的东西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丢掉哪些东西我们变成不是一个中国人。可以说经过一百多年来文化的变化,我们对自己传统中间的一些最精髓的东西,维系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根本的东西,丢失得比较多。
——北京大学楼宇烈谈传统文化记者 肖玲玲
来源:半岛网
http://bddsb.bandao.cn/data/20150710/html/33/content_1.html
转载请注明:《怀古土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