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记住乡愁 – 唐崖司村﹒一诺千金》解说词

“记住乡愁”第二季

唐崖司村﹒一诺千金
一、陈照南的诺
【画面】“穿花”一组
【解说】
这是一场隆重的悼念活动,唐崖司村的村民们正在用土家人独有的方式,来祭奠一位刚刚离世的老人。

【唱孝歌】

道士:周围的老少来四方,为了悼念陈老汉。

【解说】

离世的老人名叫陈照南,祖祖辈辈居住在唐崖司村,他用毕生的精力守护着家乡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故事在十里八乡传颂着,人们尊重他,因为他守信重诺,人们悼念他,因为他传承了先祖遗风。

【唱孝歌】

道士:一辈子把文物看,他是村里的老榜样。

【解说】

唐崖司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境内,占地1000余亩,人口近800人。著名的唐崖土司城遗址就坐落在这里,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这就是陈照南的家,他祖籍宜昌,明朝时先祖被土司王招为女婿,于是后辈从此生活在唐崖司村。老人有三个儿子,大儿子陈忠柏因小时候患脑膜炎,至今未婚,常年由老伴照看;小儿子陈忠有家庭负担沉重,他就和二儿子陈忠福一家生活。然而,陈忠福却在2005那年农忙时,意外生亡。老人从那时起就留在了陈忠福家,帮助儿媳曾桂林照看三个未成年的孙女。

陈照南不仅是唐崖司村的原住民,更是唐崖土司城遗址的守卫者和传承者。

【采访】

曾桂林(陈照南儿媳):(19)85年(开始)打扫卫生,看管石人石马,怕被别人搞破坏。

【解说】

原来老人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义务承担起了土司城遗址管理

员和讲解员的工作。

【采访】

何继明(咸丰县文物局局长):当时文管所也很需要一位在当地有声望的人,对这个古迹遗址进行看护。我们就找到了他,把我们的想法与他进行了沟通。他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下来。

记者:那是哪一年的事?

何继明(咸丰县文物局局长):87年

【采访】

记者:这份合同给你们家带来了多少收入呢?

曾桂林(陈照南儿媳):收入不大,每年60(元),开始几年。后来每年200(元)。他不是为了那个钱。他说,文物局找了他,签了合同,他就一直要把(文物)守下去。

补孙女采访:记得爷爷告诉我,那个时候村里好多人出去打工,每个月可以挣……可是爷爷舍不得家乡……(补采访的目的:对比打工,老人守文物挣得钱,微不足道)

【解说】

谁也没想到,老人这一守就是近30年。他不仅见证了唐崖由咸丰县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亲历了唐崖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他说这比他给他多少钱都让他高兴。
【采访村民】

村民:一直守到他84岁高龄的时候,临终前早上还在守。

【解说】
2014年4月26日的早上,陈照南看守完两处文物回到家后,突发脑溢。

补孙女采访:看着爷爷倒下,我们赶紧将他送往医院,可是爷爷再也没有回家。我还清楚的记得他临走的前一晚和我说的话,他说,我相信唐崖一定能够申遗成功,到时候你就留在这里,不要出去打工了,和爷爷一样,做一个解说员,把唐崖的故事讲给每一个来参观的人听,让人们知道唐崖,让他们喜欢我们的家乡。(补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孙辈能接过陈照南的衣钵,代代传承)

【采访专家】

黄院长(三峡大学民族学院院长):(这份合同)是他对我们组织的这样一种承诺。甚至是对他生活在这个土地上唐崖村的这样一个承诺,对我们祖宗留下来的遗产的一种承诺。所以,他只要有一口气,他要把这个城,把这些遗址守下来。

【同期】

黄院长:你吃中饭没

村民:还没有,坐,坐

【解说】

黄伯权,一位从唐崖河畔走出来的学者,一直致力于家乡民风民俗的研究,村里人没有不认识他的。

【采访专家】
黄院长(三峡大学民族学院院长):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在我们土家族人身上处处都可以表现出来,它是民族的一种品德,民族的一种品性。

【解说】

2007年,陈照南的儿媳曾桂林再婚了,经人介绍,她与乡里的一位退休中学老师覃春友结合,组成了新的家庭,一家三代多个姓氏共同生活,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采访】
覃老师:我跟他的关系很好。他也把我当作他自己家里的,也就是说像他的儿子一样了。我也把他当老人那样尊重,平时他的衣服啊,我也帮他洗洗,让他穿得干干净净地接待这些游客。

记者:他有没有未了的心愿呢?

覃老师:有啊,就是接班人有没有,经常有很多人问他这些,他说有,他就指我喽,他说,他以后就可以接我的班。

记者:他是希望有人来帮他把这个城守下去。

覃老师:对,守下去。

【解说】

陈照南终于可以安息了,他选中的这个接班人一定会像他一样,用心来守护家乡的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专家采访】

专家:什么是承诺?诺,意为“是”;承,意为“承担”;承诺,则是你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尽力做到,即“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当你说下那一声“是”时,你就要为自己的言行承担相应的责任。陈照南不仅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用毕生的精力守住了家乡的文化遗产,还用他的言行感召着他的身边人。正是这种淳朴的信守承诺的民风,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村落它的那种乡愁记忆和世代情怀。

【解说】

这是通往石牌坊的21级台阶,覃老师说,别小看了这21级台阶,虽然看似普通,却是大有讲究。

【采访】

覃老师:生,老,病,苦,死……生,我们土家人讲究人生有来回,那就说明陈照南老人他没有走,他的精神永远会留在这里。

【解说】

老人没有走,就如先祖留下的一诺千金的品德一样,永远留在了这个古村落里。
二、土司夫妻的诺

【解说】
    唐崖土司城规模宏大,气势恢宏,拥有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因山形水势固若金汤,素有“荆南雄镇”的美誉。说起它,当地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一个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故事。
【采访】
陈飞(湖北省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明王朝大量地征用了西南土司的军队,当时的唐崖土司覃鼎也是参与者之一

【解说】

陈飞,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主任,唐崖土司城址申遗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长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工作。

【采访】
陈飞(湖北省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讲述覃鼎参与平定奢安叛乱的依据。

【解说】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奢安之乱。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四川永宁宣抚司奢崇明在重庆起兵,围成都100多天,贵州水西宣慰司安邦彦在贵州起兵,围贵阳200多天,伺机发动反明战争。

天启3年(1623)年,唐崖土司覃鼎奉旨征调奢崇明、奢社辉,平定叛乱,战功卓著。《覃氏族谱》里记载:天启3年(1623),复征奢明,从奢明辉血战,功报大捷。明熹宗朱由校连颁四道皇令,并授书“荆南雄镇、楚蜀屏翰”八个大字以示嘉奖。

【采访】
陈飞(湖北省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荆南雄镇”牌坊正是唐崖土司随调出征的一个明显标志,随调出征实际上也就是土司对中央王朝的一个最大的承诺,这种承诺实际上也体现了土司对国家的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解说】

“奢安之乱”规模巨大、持续时间长,震撼了当时的西南各省,使明朝廷处于三线作战腹背受敌的境地。覃鼎随调出征,参与平定叛乱,帮助明王朝巩固了的统治基础,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座矗立在唐崖司村中央的“荆南雄镇”牌坊,既是一代土司战功显赫的标志,也是一代土司对中央王朝的最大承诺。
如果说覃鼎是唐崖司村人的骄傲,那么覃鼎的夫人田氏,同样也是村民们津津乐道的一个传奇人物。据说,田氏曾在覃鼎出征时,在唐崖河畔对夫君许下诺言:你安心在外征战,我负责为你守家!一诺千金,田氏不仅守住了城池,还让唐崖司城在她的手中,达到了空前规模。

田氏为人开明,知书达理。因为信奉佛教,常到峨眉山朝圣。在与山外的接触中,田氏看到了汉人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于是专门派人在成都等地学习汉人养猪、种桑、养蚕、刺绣等技术,回来后又传授给当地得百姓土民。大大提高了辖区生产和生活动水平。她也因此深受广大土民的拥戴。

在那个年代,夫为国效忠,妻为夫守家,夫妻二人的两份承诺,感召后世,垂范天下。
山歌:土司城空画面

歌词:石马九牛在兰州,古今流下几千秋,狂风呼呼毛不动,细雨纷纷把汗流,青草葱葱难开口,天地做栏夜不收。
【解说】
    位于唐崖河畔的张飞庙内,有两尊石人石马对峙山门,这两尊石人石马建于明万历辛亥年(1611年),田氏夫人为纪念覃鼎的卓越战功,特地请来当地雕刻大师用巨石雕刻而成。
【采访】
陈飞(湖北省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这两匹石人石马分别是用一大块整石做成的,这根据当时我们的测算,它原石的整石重量要超过一百吨。现在我们看到单纯的马体的重量,它是超过十吨的。无论是它整个马身和人的造型,还是它马上的配饰,包括人的装饰,都做得栩栩如生。我们认为,它是明代石刻的佳作和典范。
【解说】
夫妻合力,一个为国征战,一个为夫治家,安内方能攘外,聪明的田氏深知这个道理。她请人雕刻的这两尊石人石马不仅见证了一代土司覃鼎的显赫战功,更见证了田氏将唐崖土司城发展壮大到鼎盛。这种小家大爱的情怀至今仍在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小小的古村落,也影响着唐崖河畔的37万土苗儿女。

 

三、覃氏父子的诺
秦国镛,1901年经选拔公派出国,先后就读于巴黎陆军大学和比利时航空学院。1905年应召回国任陆军部参事。1913年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成立,秦国镛任航空学校第一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成立伪满洲傀儡政权,曾派人多次劝说秦国镛出任伪满航空要职,都遭到他的严词拒绝,他说:“身为炎黄子孙,绝不做此卖国勾当。”

秦家柱,秦国镛之子,1935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校,并留校任教。在父亲的感召下,秦家柱毅然投笔从戎。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一场震惊中外的“沪淞会战”爆发了。时任空军四大队23中队分队长的秦家柱奉命带领两架僚机迎敌,落敌机六架,成为我国第一个击落日机的飞行员。1937年8月18日,航空四大队再次奉命轰炸日本海军舰队,在这次战役中秦家柱壮烈牺牲,时年26岁。父子两代人这份对国家的大爱情怀,感天动地。

【采访】
专家:这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村落,这是一个先祖们用他们的壮举践行着“一诺千金”美德的小村庄,覃鼎和田氏用他们的“诺”夫妻合力保家卫国;秦国镛秦家柱父子用他们的“诺”抛头颅,洒热血,抵御外来侵略,誓死守卫祖国的大好河山。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这种对国家的大爱情怀,才使得“一诺千金”的美德至今仍在这个古村落里传承着。


四、谢先华的诺

【画面】谢先华雕刻观音

【解说】

谢先华,唐崖河畔一位响当当的石匠。

历数百年岁月侵蚀,唐崖土司城的城址开始出现松动和残损现象。1989年,当地政府提出修缮和加固唐崖土司城遗址的决定,谢先华被推为首选工匠。

怀着一份强烈的责任心,谢先华对土司城里遗留下来的每一处石刻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觉得最难雕琢的要数石牌坊上的各种图案

【采访】

记者:哪一个最难雕?

谢先华:都蛮难雕。

记者:动物和人比呢?

谢先华:动物的动态,人物的表情,就是这两样蛮难。所以我就羡慕,我到哪一年,(如果)再学几年,我也要让自己达到那个水平。

记者:学这门手艺苦不苦?

谢先华:还是蛮苦的。

补谢先华采访:怎么苦?苦到什么程度,举例说明

【解说】

谢先华十岁丧母,自幼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就开始拜唐崖司村里的石匠为师,学习手艺,从打猪槽开始,到打墓碑,最后发展到做石桌石椅石狮子等等,手艺越来越精湛。

家中一次次的变故,没有击垮谢先华坚持,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从未想过放弃这门手艺。

【采访】

谢先华:我们出师的时候要在农村的那个中堂,就是现在的大厅嘛,摆一个方桌,还要贡上贡果,还要插香,烧纸,拜祖师爷。我的师傅就盛一满碗饭,再夹了些肉在里面,他就吃。吃两口过后,他就叫我把这一满碗饭全部吃下去。

记者:这是什么意思呢?

谢先华:意思就是说,他把他的手艺全部传承了给我。要我继续做下去。那我就跪着,就把这一碗饭接了吃完了。我说,师傅,我绝对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并且还要做好。

【解说】

当年跪着对师傅许下的诺言,谢先华就这么一直坚守了下来。因为坚守,他一直苦练手艺,钻研石雕技艺,30年多下来,靠着精湛的手艺,他被授予湖北省石雕工艺的传承人。

【采访】

补谢先华采访:我现在的日子好过了,我得为我身边的人和我的家乡出一份力,不论我在哪里,只要家乡需要,我会随时为它服务。

黄院长(三峡大学民族学院院长):以前叫作民间艺人,现在我们叫作传承人,那么这些人,实际上他对这种民间文化包括民间工艺,他是有一种刻骨铭心的一种追求,是非常执着的。他们在接过师父衣钵的时候,他们给师父表了态,要把他的手艺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五、覃国安和村民们的诺

【解说】

千百年来,唐崖司村的村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吊脚楼是他们的家,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然而,为了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村民们已经有20多年没有重建和翻新过自己的家。

【采访村民】

老乡1:要保护这个唐崖的文化遗址。

记者:那是哪一年的事?
老乡2:92年,92年。
老乡3:我们这一代,讲媳妇就成问题嘛,别个哪个姑娘看到那个房子像这个样子,哪个舒服啊,你说。
老乡1:钉子转角嘛,说话算话。
【解说】

“钉子转角”,说的是以前的木匠,建房或做家具的时候,在两根木料的拼接处,除了做榫头之外,还要将长一点的钉子敲进去,让钉子的尖头冒出来,再将钉子尖头敲弯转脚,这样不易松动,也不容易拔出,这就叫“钉子转角”。引用到现在意为做事踏实,说话算数。

“钉子转角,说话算话”是唐崖司村的村民们最爱说的一句话。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规定,唐崖土司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地,城内的所有古迹和遗址都不能重建和翻新。为了守住先祖们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村民们一直坚守着这个的承诺。

【解说】
   覃国安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守自家的祖墓。
【采访】
记者:还记得第一次来是什么时候吗?
覃国安:我六岁的时候,我爷爷带我来的。
记者:那是从六岁起到现在,是每天都来吗?
覃国安:对,每天都来,都已经四十几年了。我们世世代代都要守这座墓。

【解说】
覃国安是唐崖土司的第23代嫡孙。因为爷爷的一句话,他守这块墓地,今年已经是第45个年头了。
位于唐崖司村东北角高坡上的第二代土司覃值什用的墓地,被村民们称为王墓,是唐崖土司城里最为宏大精美的墓葬,整个墓地全部用石料建造,看起来更像是一座华丽的行宫。

采访】
陈飞(湖北省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土家族地区呢,有一种习俗,就是把祖先埋在自己堂屋的后面,堂屋的神龛呢,实际上就是祖先的墓碑,实际上这是土家人乐死乐生的一种精神追求。在唐崖土司城里这种现象呢,实际上用土司制度来解释呢,它实际上体现了“因俗而治”的这种治理理念。

【解说】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唐崖土司主动奏请“改土归流”。此后,举家迁往千里之外的汉阳。后经皇帝奏准留下一房人守墓,就是覃国安的这一支。有了这一支人的代代为诺而守,才使得古墓成为中国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墓地。
为了保护好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地,当地政府开始动员村民们搬出遗址区,搬进为他们新建好的安置房内。然而,覃国安的心里却装满了心事,他既想带头搬出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可又割舍不下已经守护了40多年的祖墓。

采访】
杨晓明(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覃国安就在他搬家的头一天找到我,他说他的家虽然搬出去了,希望呢还能够留下来,看守他们的祖坟。我后来把这个事情给我们的领导做了汇报,我们领导也同意了他这个要求。

【解说】
有了这份承诺,覃国安的心里踏实了,搬家前,他又带着儿子来到了祖墓。

采访】
补覃国安儿子的采访:怎么看待父亲40多年守护祖墓?
采访】

覃国安儿子:爸爸,你放心,我以后会天天来看的,会跟着你们的脚步一直守下去。
画面】
搬家

采访】

补拍一组村民采访:不舍,乡愁……
【字幕】

2015年7月4日,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解说】

整个村庄因申遗成功而沸腾了。

采访】

专家:申遗成功了,这是对唐崖司村的村民代代守护家乡,守护先祖留下来的遗产的最大回报,虽然他们现在离开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但是国家却把他们安排得很好,这是国家对他们的承诺。正如土家族人信奉人生轮回的道理一样,许下的诺言终得回报,那也是因果轮回。

【解说】补拍搬家后的村民

    从祖祖辈辈居住的吊脚楼搬进钢筋水泥的楼房,从靠一辈子种地为生到跟城里人一样朝八晚五的工作,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采访】

补拍一组村民采访:不适应,习惯中,一切都值,还要继续为家乡付出……

画面+音乐+字幕:补拍

  • 陈照南的孙女继承了爷爷的遗愿,成为景区一名解说员……
  • 覃老师成为唐崖遗址管理处一名工作人员……
  • 谢先华继续受聘,为唐崖土司城维护文物……
  • 覃国安的儿子买了车,负责接送来往游客……

黑底字幕:唐崖司村的村民们,继续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守护着他们的家园

来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纪录片《记住乡愁 – 唐崖司村﹒一诺千金》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