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成功迈向世遗

导读:据申遗文本描述:唐崖土司城遗址是西南地区格局最清晰,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址之一,它所反映出的土司制度,秉承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多民族管理智慧,唐崖土司城遗址正是这一制度的实物见证。

  图为:石人石马

  图为:墓葬

  图为:街道

  图为:唐崖土司城遗址全景图

  图为:考古衙署区鸟瞰图

  初夏时节的唐崖土司城遗址,青山环抱,绿水潺潺。

7月4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39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咸丰县唐崖土司城遗址与湖南老司城遗址、贵州海龙屯遗址一起,通过专家一致表决,顺利迈向世界文化遗产。消息传来,荆南雄镇一片振奋,唐崖河畔一片欢声。

在阳光的折射下,“荆南雄镇”牌坊巍峨肃穆,条石铺就的街巷光润而幽远,土司衙署、张王庙、桥上桥、九道拐……在这座没落的土司皇城里,它们穿越时光隧道,向我们传递着曾经的辉煌。“如果说北京故宫是大故宫,那么唐崖土司城就是‘小故宫’。”2012年3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在考察唐崖土司城遗址后说。

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咸丰县唐崖镇唐崖司村,始建于元至六年(公元1346年),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扩建,辟3街18巷36院,内有帅府、官言堂、书院、存钱库、左右营房、跑马场、花园和万兽园等,共占地1500余亩(100公顷),经历16代18位土司。在土司城内外还修建有大寺堂、桓侯庙、玄武庙等寺院。

唐崖土司城是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至2012年,湖北省考古队考古挖掘后,发现唐崖土司城的城市格局价值,国家文物局专家进行了现场评估。

2013年初,经过国家文物局比对遴选,土司遗址在45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由我省咸丰县的唐崖土司城遗址与湖南老司城遗址、贵州海龙屯遗址联合组成2015年我国唯一申报项目,冲击世界文化遗产。

  唐崖土司城遗址具有“突出普遍价值”

在国家文物局新设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共有45个项目,唐崖土司城遗址具有怎样的“突出普遍价值”,能代表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呢?

据申遗文本描述:唐崖土司城遗址是西南地区格局最清晰,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址之一,它所反映出的土司制度,秉承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多民族管理智慧,唐崖土司城遗址正是这一制度的实物见证。

省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咸丰县副县长陈飞介绍,唐崖土司城遗址独特的自然选择、内外有别的规划体系,汇集了山地城市、家族墓地等多种社会生活载体,是人类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山居社会形态与皇权思想相结合,突出反映了以土家文化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共存、碰撞,并最终相互融合的具有南方山区特色的中华文化交流过程,具有全球范围的突出价值,符合世界文化遗产要求的“原真性、完整性、唯一性”的要求。

史料记载,唐崖土司城遗址是明代重大历史事件的产物。

明朝天启元年,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发动叛乱,先后攻占重庆、遵义等地,建国号“大梁”,并一度包围成都。后来,在巡抚朱燮元的组织下,历时两年多,这场战乱被平定。崇祯二年(1629年)八月,奢崇明在“永宁之战”中兵败被杀。在平定奢崇明叛乱的过程中,朝廷大量招用西南土司部队,唐崖长官使覃鼎参与平叛。

上世纪80年代,遗址内出土的“永宁卫千户所百户印”就是重要的战利品。明朝廷为表彰覃鼎,将其升为宣抚使,还为其敕建了“荆南雄镇”牌坊,同意其建立治所“大坊平西将军帅府”。

唐崖土司城遗址是山地城市的佳作和典范。

在城市区位选择上,唐崖土司城遗址重视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整座城池背山面水,与自然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景色优美。

在防御体系上,土司城充分利用了周边的山形水势,以正面的唐崖河、北面的碗厂沟、南面的贾家沟为防御主体,辅以人工建造的城墙,构成了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

在城池构造上,按照中原建城体制,一般的城市“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但唐崖土司城与此完全不同,城墙与道路均随形就势,体现了“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道教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从城内现存的遗迹看,无论是铺设道路所用的石板,还是砌筑城墙所用的石块,都是就地取材,在采石场可以看到当年采石的痕迹。

唐崖土司城遗址还是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结晶。

在我国古代,城市大都坐北朝南,衙署等主要权力机关也都坐北朝南。然而,唐崖土司城在选址上,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整座城池和衙署坐西朝东。但为了追求区位上的尊崇地位,却将城的“靠山”命名为象征北方的“玄武山”,这种追求精神层面的城市坐向,在我国城市发展中是孤例。

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唐崖土司城不仅功能完备,布局合理,还大量吸收中原城市的特点,将官署区设置在城池中心,整座城池的功能区以其为基础在周边布置,体现了“皇权中轴”和“筑城以卫君”的思想。在城池空间格局营造上,按照土家人“重死乐生”的传统观念,将生和死两个空间都布置在一个区域,这在中国甚至世界现有的历史文化城市中都是罕见的。

在唐崖土司城遗址现有地面遗存中,无论是土司皇坟的四抹头隔扇,还是出土的柱础,都是典型的明代官式做法,但其半地穴式的墓葬形制却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张王庙的石人造像虽身着明代铠甲,石人却是标准的土家人。城内的石牌坊造型则是明代平原地区的做法,装饰中却既有汉文化的“渔樵耕读”,也有反映土司生活的“土司出行”,牌坊上的其他象形图案,都为其他区域所罕见。

  唐崖土司城遗址的申遗之路

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见证,被称为“皇冠上最耀眼的宝石”。世界遗产大会规定,每个国家一年只能申报一个专案,竞争激烈,日本为富士山申遗,前后奔波了20年。

唐崖土司城遗址何以能顺利升格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成为“皇冠上最耀眼的宝石”?

咸丰县申遗办公室主任白斌介绍,申遗的一般周期在10年以上,而唐崖申遗,从正式接到通知到国际专家考察,只有一年半时间。如果从2011年考古发掘开始,到2015年表决,也只用了3年多时间,这在中国申遗史上是一个奇迹。

我们来看一段历程:

1986年,被确定为恩施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9月,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派考古工作队,对唐崖土司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2012年11月,列入《中国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3年2月18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一行对唐崖土司城遗址进行考察。

2013年3月初,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唐崖土司城遗址纳入2015年的申遗项目。

2013年9月,三省三地委托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承担的“申遗文本”编制完成,并提交世界遗产委员会,同年12月,申遗文本通过了初步审查。

2014年9月14至16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派遣专家塔拉·夏玛女士(印度籍)到唐崖土司城遗址进行现场考察评估。

2015年7月4日,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最终表决。

这段历程,让唐崖土司城遗址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也为唐崖土司城遗址的申遗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除了深入的保护,唐崖土司城遗址本身的文化内涵,也是申遗成功的必要条件,其遗存见证了古代中国对西南多民族地区“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这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独特管理智慧,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持续发展,有助于国家的长期统一,并在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传承方面具有突出的意义。

唐崖土司城遗址内的城墙、牌坊、石人石马、土司王墓、衙署区基址以及长达3.5公里的石板路均为真实的明代原始实物,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建筑风格、建造工艺,民风民俗延续至今,与明清史书等历史文献相互印证,具有高度的真实性。

唐崖土司城遗址中原有的3街18巷36院落仍清晰可见,标志性建筑“荆南雄镇”牌坊和张王庙石刻以及众多墓葬都保存完好,其依托的天然防御屏障唐崖河、玄武山、贾家沟、碗场沟基本保持历史风貌,这也体现出了遗产的完整性。

2013年3月,唐崖土司城遗址正式纳入申遗项目后,湖北省、恩施州分别成立了省、州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组织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

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省政协副主席刘善桥,省文化厅厅长雷文洁,恩施州“四大家”主要负责人相继到土司城调研,对申遗工作予以支持。

省文物局还派出文物处副处长陈飞到咸丰县挂职副县长,专门分管申遗工作。在迎接国际专家现场考察的关键时期,省文物局副局长王风竹带队,直接驻在遗址,参与指挥,参与筹划。

同时,咸丰县也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16位县领导任副组长,4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还成立了申遗办公室,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欧阳开平任主任、申遗指挥长,县人大、政府、政协各抽调一位领导为副指挥长。他们把办公地点搬到申遗办。

一年多时间,咸丰县就完成了遗址区1500亩土地的征用和92户农户的搬迁工作,实施了集镇一期搬迁户安置房建设,建房120套近2万平方米。同时,大力开展遗址环境整治和绿化工作,栽种树木5000多株,完成绿化面积3多万平方米,完成管理用房改造1000余平方米,启动了大河边至土司城公路改扩建工程,用智慧和辛劳书写了唐崖速度。

经初步统计,一年多时间,各级为唐崖土司城址申遗工作解决专项资金近2亿元,其中:国家文物局为文物保护和申遗工作提供项目资金支持近1亿元,省人民政府解决申遗工作经费800万元,省文物局落实项目资金700万元,恩施州政府解决申遗工作经费1500万元,并解决产业发展基金6000万元,同时,省、州相关部门也在申遗相关的项目上予以了倾斜和支持。

唐崖土司城遗址申遗创造了罕见的工作效率,这得益于各级的重视,得益于相关专家的全程指导,得益于管理处一班人尊重科学、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得益于工作专班发掘保护并重、软件硬件并举的工作思路。

唐崖土司城遗址成功申报2015年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恩施州首个,湖北省第3处世界文化遗产,是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圈建设的重大成果,是恩施州大力实施双轮驱动,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链建设项目的重大成果和里程碑事件。

成功迈向世遗之后的展望

世界遗产是顶级品牌,是旅游业的最高品牌,在国际公认的保护地和旅游品牌关系体系中,第一层次就是世界遗产,它是最权威、最有公信度的一个旅游品牌。目前,世界遗产地绝大部分都是旅游胜地,意大利、西班牙等世界遗产的大国,都是旅游大国。

打上世界遗产的标签,就在世界范围内打出一个文化旅游品牌,展示一个文化旅游的亮点。

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申遗成功后,在我省旅游体系的地位不断提升,是“一江两山”战略中的重要一极,2013年,旅游人数超过400万。

1997年,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5年至1999年,旅游者从84.05万人次增加到280.4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从3.05万人次增加到6.9万人次。

2004年,辽宁省的五女山山城、沈阳故宫、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得过去只在省内拥有一定名气的文化遗产四海皆知。

唐崖土司城遗址申遗成功,为咸丰县、恩施州、湖北省增加了一个亮晶晶的世界顶级品牌。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咸丰人民找到了兴奋点,超前谋划土司文化旅游的定位、以“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吸引物高标准规划建设全县大景区、文化遗产保护与商业化运作机制的融合、全县文化优势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等问题。

咸丰县委书记刘忠义说,唐崖土司城遗址申遗成功,将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一个引爆点,对于全面提升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新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文化核心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咸丰县将朝阳画廊建设与唐崖土司城申遗同步,让山水画廊与土司城遗址相得益彰。同时,该县深度挖掘土司文化,举办“土司十大碗”系列菜评选及商标注册活动,精心打造刺绣、根雕、竹艺、森林绿色食品、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特色旅游商品。

咸丰县代理县长郑东来说,唐崖土司城遗址具有世界价值,是咸丰旅游的引爆点和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咸丰县委以此为契机,推动全域旅游,打造“休闲旅游目的地,世遗土司文化区”。

目前,我国共有48处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遗址的申遗成功,将与我省已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当山、明显陵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我省将毫无争议地成为全国文化强省。撰文:孙东进 马辉 谈文才本版图片由咸丰县委宣传部提供

 

转载请注明:《湖北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成功迈向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