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 赢了“荆南雄镇”的“治世玄岳”牌坊

“治世玄岳”牌坊简介

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位于武当山镇东4000米处,横跨于古均州城至武当山的“官道”与进香“神道”相接的山垭之间,为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又名玄岳门,相传进入此门即为朝山神道。系石凿仿大木建筑结构,三间四柱五楼牌坊,高11.9米,阔14.5米。明间与次间之比为5:3。坊柱高6.4米,柱周设夹杆石以铁箍加固。柱顶架龙门枋,枋下明间为浮雕大小额枋上部出卷草花牙子雀替,承托浮雕上访和下枋,枋间嵌夹堂花板,构成明间高敞、两侧稍低的三个门道。正楼架于龙门枋上,明间左右立枋柱,中嵌矩形横式牌匾。次间各分两层架设边楼、云板与次楼,构成宽阔高耸的正楼、边楼,由上而下,逐层外展的三滴水歇山式的坊楼,中嵌横式牌匠刻嘉靖皇帝赐额“治世玄岳”。此坊结构简练,构件富于变化,全用卯榫拼合,装配均衡严谨,坊身装饰华丽,雕刻精工,运用线刻、圆雕、浮雕等方法,雕刻了人物、动物和花齐图案等,是南方石作牌楼之佳作,也是明代石雕艺术珍品。

“治世玄岳”牌坊鼎建

“治世玄岳”牌坊,俗称玄岳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落成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是由嘉靖皇帝敕建并赐额的道教门洞式建筑。据卢重华的《大岳太和山志》卷一“大岳总图”记载:“嘉靖三十一年,特颁内帑,敕工部侍郎陆杰等重加修茸。神宫仙馆,焕然维新。仍于入山初道鼎建石坊,赐额‘治世玄岳’”。[1]同卷“遇真宫图”亦云:“嘉靖三十一年,世宗肃皇帝遣官修茸本山,乃于是宫东二里许入山初道,鼎建石坊,赐额‘治世玄岳’云”。

“治世玄岳”牌坊宗教意义及审美特征

首先,它位于到武当山朝山进香的必经之路上,是提醒香客抖擞精神,虔诚奉神重要关口。民间流传的谚语云:“进了玄岳门,性命交给神。出了玄岳门,还是阳间人”。明代鼎建“治世玄岳”牌坊后,又在牌坊前修建了灵官殿、玄都宫、回心庵等建筑。灵官殿内供有道教守门镇山之神–王灵官的铜铸鎏金像,高2.22米,宽1.90米,披甲执鞭,三目圆睁,虬须怒张,锯齿獠牙,形象极为威武凶恶。殿前对联云:“好大胆敢来看我,快回头切莫害人”,反映了道教惩恶扬善的教化功能。

其次,它是武当山古神道上的标志性建筑物,起着分隔凡间和仙界的作用。嘉靖皇帝鼎建“治世玄岳”牌坊之前,在遇真宫之西建有“仙关”,作为分隔凡间和仙界的标志。“治世玄岳”牌坊建成后,取代了“仙关”的地位。人们在走完均州城至草店七十里平路后,攀登上数百级台阶后,赫然而立一座用碧色石料构筑的“治世玄岳”牌坊,标志着将要进入武当福地,标志着后面将有大建筑群的存在,引导着行人进入一种不同凡响、超凡脱俗的神仙境域。门前原有“沐浴堂”,供香客们沐浴净身,提醒人们朝圣前要清斋奉戒、整洁心身,以示虔诚。这说明“治世玄岳”牌坊有分隔空间的功能,是沟通人和神的媒介,起着连接凡间和仙界的作用。

从意识形态上讲,“治世玄岳”牌坊增加了武当宫观建筑作为皇室家庙的威严气氛,象征着皇室对武当道教的恩宠,彰显着嘉靖皇帝要以道教精神来促使国家和平安宁、百姓安居乐业的意图,因此,它完全是一种富于象征意义的符号。

既然“治世玄岳”牌坊有如此重要的宗教意义,那么当年的设计者和建造者肯定会尽全力把它建造的雄伟坚固,美仑美奂。概括而言,“治世玄岳”牌坊的审美特征有如下几点:

(1)均衡美。“治世玄岳”牌坊,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构建筑,高12米,宽12.36米,面阔与高度的比例协调,极近正方形。在此正方形内,五楼相迭,无突兀之势,总体上显现出一种古朴雄浑气势。原建有屏墙、海墁、踏垛1200丈,现已废。从整体结构和建筑形式上看,“治世玄岳”牌坊显出左右对称、前后呼应的均衡之美。

(2)结构美。“治世玄岳”牌坊的每一构件、配件,都是用青石雕凿,但柱、额、枋、阑、斗栱、屋宇皆为仿木结构的石质构件,用榫卯拼接的办法组装而成,接口紧密,结构牢固。柱脚贴夹杆石,而没使用一般牌坊常用的抱鼓石;中柱大额枋花版下,两底角以卷尾鳌鱼形雀替相托,次间是在大额枋花版下加穿插枋;主、次、边楼檐下皆施五辅作重栱出三杪并偷心造斗栱,斗上有圆雕神话人物;各楼屋宇之制相同,以龙吻吞镂空屋脊,正脊中央立葫芦宝顶。[12]从结构上看,完全以青石仿木构建筑,反映了中国木结构建筑的严密性和条理性,堪称石坊建筑的上乘之作。

(3)装饰美。“治世玄岳”牌坊的装饰非常有特色。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的圆雕、透雕、浅浮雕、阴刻线等雕刻手法,在玄岳门上全能看到。特别是透雕(也称剔空雕、镂空雕)的技法已经相当纯熟,如在“治世玄岳”额坊四周,是透雕的祥云、龙、仙鹤等。龙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常用题材,此不赘述。仙鹤在古人眼里,为极为高贵的仙禽,尤其是仙鹤在祥云中飞舞,玉羽凌云,十分有神韵,给人以飘然出尘之感。在道教文化中,仙鹤是道士的坐骑和伴侣,有仙友之喻,因而倍受尊重和爱护。祥云,是吉祥的预兆,如果按《道藏》上对“真气”的议论,武当山的祥云是福地之真气,是吉祥的预兆。坊上还饰有八仙人物和福、禄、寿三星神及禧神,有蝙蝠喻为福,反映了明皇室对道教之信仰。这些装饰雕刻,工艺精湛,精美绝伦,为明代石雕艺术的典范。

“治世玄岳”牌坊装饰凸显道教信仰

现存的玄岳门正面门柱上,用上好青石精雕出八仙人物和上八仙之中的福、禄、寿三星神及禧神。正面二楼四柱上石雕八仙人物成对排列,从右至左分别为:铁拐李和钟离权、吕洞宾和何仙姑、蓝采和和张果老、曹国舅和韩湘子。正面的左侧三、四楼雕有禄、禧二神像,右侧三、四楼雕有福、寿二神像;背面左侧四楼立柱上有手持宝瓶的蓝采和。玄岳门上的八仙以实体雕的手法,刀法洗炼,刻画精致,人物比例适当,栩栩如生,稳健中充满华丽,增强了整个牌坊建筑的美感。这些石雕八仙神像,不仅丰富了玄岳门的道教文化内涵,而且也反映了明朝中期武当道教的八仙信仰情况。

第一,它反映了敬神求福、祈祷长寿的理想。武当山是道教第九福地,是玄天上帝修道成仙的圣地。玄帝作为司帝王及众人寿命的大神,早在宋代就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元代皇帝把武当山作为“告天祝寿”的道教名山。明代皇帝把武当山作为“朝廷家庙”,每当皇帝“万寿圣节”和太子“千秋令节”时,都要命令武当道士建醮祝寿。“上有所好,下必盛焉”,既然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作为祈福祝寿的道教圣地,民间信士更是崇敬有加,趋之若狂。明世宗勅建“治世玄岳”牌坊,把八仙等道教神仙雕像,安放在门柱上,是想用八仙过海为西王母祝寿的神话,隐喻为皇帝祝寿之义,营造众仙祝寿的喜庆氛围。到武当山朝圣的民间信士,多有祈福祝寿的心理预期,一看到玄岳门的石雕,就能感受到八仙神像所渲染、营造出的喜庆祥和的气氛。

第二,它反映了修行得道、神仙可求的信仰。八仙人物各具特色,曹国舅是皇亲国戚,钟离权是将军,吕洞宾是儒生,蓝采和是优伶,铁拐李则以乞丐的面目出现的官吏,张果老是长寿老人,韩湘子是年轻出家的富贵子弟,何仙姑是民间妇女,他们的身上基本上涵盖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八仙人物都是通过苦行修炼得道成仙的,把他们的形象雕刻在众人必经的玄岳门上,就是向世人宣扬神仙可求的思想。神仙与人的距离是如此的接近,如果人们能苦志修炼,就可以得到神仙的垂临,得到神仙的赐福。

第三,它反映了吉星高照、平安祥和的理想。玄岳门正面上方雕镂着福神、禄神、寿神和禧神四尊造像,其中前三位称为“三星神”,它们代表着天界吉祥之星,是道教“上八仙”中的成员。福神,又称“增福星”,是道教传说中“掌善恶之因,注增福之事”的神;禄星,又称“注禄星”,是道教传说中“掌人间荣禄贵贱之事”的神,旧时追求功名利禄的读书人多供奉之;寿神,又称“南极老人星”,是道教传说中主管寿命的天神。禧神,是代表幸福、吉祥涵义的,旧时男女成婚,被称为办喜事,新娘子坐立,须正对禧神后对的方位,这样一生才会多有喜乐之事。这四位星神都是吉神,可谓是吉星高照,它们所代表的幸福、荣禄、长寿、和合、快乐等涵义,反映了道教文化追求平安祥和等现世幸福的理想。

文字来源于 百度百科
荆南雄镇牌坊简介请见本站 http://www.tytsc.com/?page_id=765

ZSXY2
ZSXY3
ZSXY4
ZSXY5
ZSYY1

转载请注明:《在湖北 赢了“荆南雄镇”的“治世玄岳”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