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地区历史上有多少土司?

恩施地区历史上有多少土司?

恩施地区历史上有多少土司?

        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   资料图片

2014年,湖北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与湖南永顺土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播州海龙屯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湘鄂黔土司遗产进入人们的视野。
土司制度是始于元、备于明、盛于清的中央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制度。起源于汉、唐时期的羁縻制度,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而渐渐消亡。
史载南北朝北周建德二年(573年),今恩施地区土著向邹兄弟归附朝廷,始设施州。后施州一度改称过庸州、清江郡等,明改称施州卫,清改施南府。施南府一名来源于元代始设的施南土司。
元朝以前,中央王朝对今恩施地区的统治主要为羁縻制度,即“以土官治土民”,封赠少数民族地区首领官爵以统治本族人民的办法,历史上称之为“羁縻府州、羁縻卫所”制度。宋代施州改属四川省夔州路(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在今恩施南部设立了一些羁縻州县。如定州(鹤峰县南部并跨入湖南境内)、富州(今来凤一带)、顺州(宣恩沙道沟一带)、保顺州(宣恩县李家河一带)、高州(宣恩县高罗一带)、懿州(咸丰县境)及龙渠县(利川市忠路一带)。
及至元朝统治者在以武力征服的同时,对表示愿意归附的首领,采取招抚政策,委以土司官职。其时在今恩施境内共设14个土司,即宣慰司3个(即施南道宣慰司、镇边忠峒宣慰司、镇边毛岭峒宣慰司);宣抚司6个(散毛军民宣抚司、誓崖宣抚司、安定宣抚司、怀德宣抚司、高罗宣抚司、师壁宣抚司);安抚司4个(即忠孝军民安抚司、木册安抚司、盘顺安抚司、龙潭安抚司)。(注:一说宣慰司3个即施南宣慰司、镇边毛岭峒宣慰司、怀德军民宣慰司);宣抚司7个即散毛军民宣抚司、容美峒宣抚司、高罗宣抚司、隆奉宣抚司、龙潭宣抚司、隆中路宣抚司、龙渠峒宣抚司;安抚司6个即忠孝军民安抚司、盘顺军民安抚司、忠义军民安抚司、金峒安抚司、大旺安抚司、木栅安抚司)。此外,还有忠建军民都元帅府、容美总管府、唐崖千户所。
元代土司设立,为明清两代土司制度奠定了基础。
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施州为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领大田军民千户所,辖31个土司。计宣抚司4个(施南、散毛、忠建、容美);安抚司9个(东乡、忠路、忠孝、金洞、中洞、龙潭、大旺、高罗);长官司11个(唐崖、镇南、盘顺、椒山玛瑙、五峰石宝、石梁下洞、水浕源通塔坪、摇把洞、上爱茶、下爱茶、西关洞);蛮夷长官司5个(东流,腊壁、隆奉、镇远、西平)。此外,在今长阳县清江北岸设有玉江、麻栗、施都等长官司。这些土司都未上报封建中央王朝,因而不见于史志记载。
清朝建立,初期仍袭明制,今恩施地区的行政名称仍为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其时在今恩施境内共设23个土司,计宣慰司1个(容美土司宣慰司);宣抚司5个(施南、散毛、忠建、忠路、忠峒);安抚司11个(唐崖、东乡、忠孝、大旺、木册、腊壁、高罗、金洞、东流、龙潭、沙溪);长官司6个(卯洞、漫水、石梁下洞、五峰石宝、椒山玛瑙、水浕源通塔坪。一说还有百户)。(注:一说宣慰司1个即容美;宣抚司4个即施南、散毛、忠建、忠峒;安抚司13个即东乡、金峒、忠路、忠孝、高罗、大旺、东流、龙潭、沙溪、五峰、石梁、椒山、水浕;长官司15个即木册、唐崖、腊壁、卯峒、漫水、西萍、建南、玛瑙寨成、石宝深溪、下峒平茶、塔平(或源通塔平)、木寨前峒、红鸾后峒、戎角左峒、能陛右峒。)雍正六年(1728年),改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为施县,辖管境内各土司,次年改恩施县,取皇帝恩泽施地之义。雍正十三年(1735年),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度,改为流官制度,设一府五县(即施南府、恩施县、宣恩县、来凤县、咸丰县、利川县)。同时将最大的容美宣慰司改鹤峰州、长乐县,划给宜昌府管辖。乾隆元年(1736年),将原属四川夔州府的建始县划入,为6县之治。也正因为历史上今恩施地区有如此多的土司,才有后来成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可能。
恩施地区土司制度存在数百年之久,如今仍有丰富的土司文化遗存,主要有墓葬、遗址和文物等。如久负盛名的唐崖土司皇城、容美土司保留下来的万人洞、万全洞、九峰桥、百顺桥等。并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施南土司以金凤冠为代表的各种文物78件和以容美土司的“河图洛书”、“大日如来佛”、“土司大铜钟”、“土司官印”为代表的文物近千余件。这一大批文物已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认为国家级珍贵文物。

知识链接
恩施地区的土司政权(作者:墨兹)

散毛府:至元二十年四月置(1283年),在今来凤、咸丰地),领辖者大旺、龙潭。
怀德府:元容美峒地,至大二年置(1309年),治所在今宣恩、鹤峰交界地。
盘顺府:元统二年正月置(1334年)治所在今鹤峰地方。
东乡五路军民府:治所在今宣恩境内。
施南道宣慰司:改土归流时治所在今宣恩县城,早期治所地有争议。其名称源于其治所在施州之南。
湖南镇边宣慰司:即以后的忠峒土司,治所在今宣恩沙道沟一带。
湖南镇边毛岭峒宣慰司:即以后的镇南土司,治所在今宣恩沙道沟、李家河一带。

散毛誓崖军民宣抚司:治所在今来凤境内。

隆奉宣抚司:治所在今咸丰县境。
高罗宣抚司:治所在今宣恩县境高罗。
容美等处宣抚司:治所在今鹤峰县境。

安定宣抚司:辖今鹤峰、桑植、慈利三县毗邻地区。
怀德宣抚司:遗址待考。

惹巴安抚司:治所在在今宣恩县。

金峒安抚司:治所在今咸丰县境。
木册安抚司:治所在今宣恩县板栗园。
忠孝军民安抚司:原大奴长官司改名,治所在今利川市元堡一带。
师壁洞安抚司:治所在今来凤县境。
叉把峒安抚司:治所在今宣恩县境。

龙潭安抚司:治所在今咸丰龙潭一带。

盘顺安抚司:来凤卯洞土司的前身。
唐崖长官司:治所在今咸丰县境。


一.大田军民千户所:为原散毛更名,治所在今咸丰境。
二.施南宣抚司:治所在今宣恩。共领安抚司五:
(1)东乡王路安抚司:治所在今宣恩长潭,下辖摇把峒,上爱茶峒。三长官司,镇远、隆奉蛮夷长官司。
(2)忠路安抚司:治所在今利川忠路,下辖剑南长官司,治所在今建南。
(3)忠孝安抚司:治所在今利川元堡。
(4)金峒安抚司:治所在今咸丰金峒。下辖西坪蛮夷官司,治所在今咸丰活龙坪。
(5)中峒安抚司:治所在今宣恩。
三.散毛宣抚司:治所在今来凤县境地内的猴栗堡老司城。领安抚司二。
(1)龙潭安抚司:治所在今咸丰清坪龙潭坪。
(2)高罗安抚司:下辖思南长官司。
四.容美宣抚司:在今鹤峰,下辖盘顺、椒山玛瑙、五峰,石宝、石梁下峒、水浕源、通塔坪诸长官司。其地域包括了今五峰、鹤峰以及长阳、巴东、建始诸县。
此外,木册、镇南、唐崖长官司,为施州卫直辖。

东乡安抚司:治所在今宣恩县长潭河。雍正十一年(1733年)裁废,其地分别入恩施县及宣恩县。
忠建宣抚司:雍正十一年(1733年)裁废,其地入宣恩县。
施南宣抚司:治所在今宣恩县城。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废,其地入利川、恩施、宣恩三县。
忠峒安抚司:治所在今宣恩县沙道沟。雍正十二年(1734年)土司田光祖请求改流,其地入宣恩县。
金峒安抚司:治所在今咸丰县金峒司。雍正十三年(1735年)司主覃邦舜,呈请改流,其地入咸丰县。
散毛宣抚司:治所在今来凤猴栗堡。雍正十三年(1735年)司主覃煊纳土归流,其地入来凤县。
忠路安抚司:治所在今利川市忠路.雍正十三年(1735年)土司覃楚梓纳土归流,其地入利川县。
忠孝安抚司:治所在今利川市元堡乡汉庙村。雍正十三年(1735年)司主田璋纳土归流,其地入利川县。
沙溪安抚司:治所在今利川市沙溪村。雍正十三年(1735年)司主黄正爵纳土归流,其地入利川县。
漫水宣抚司:治所在今来凤县宣抚堡。雍正十三年(1735年)司主向庭官纳土归流,其地入来凤县。
卯峒安抚司:治所在今来凤县百福司新司城等处。雍正十三年(1735年)向舜纳土归流,以其地入来凤县。
大旺安抚司:治所在今来凤县旧司。雍正十三年(1735年)司主田正元,纳土归流,其地入来凤县。
腊壁长官司:治所在今来凤县水田坝。雍正十三年(1735年)田封疆纳土归流,以其地入来凤县。
东流安抚司:治所在今来凤县东流司。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地入来凤县。
高罗安抚司:治所在今宣恩县高罗。雍正十三年(1735年)司主田昭,纳土归流,其地入宣恩县。
木册长官司:治所在今宣恩县板栗园。雍正十三年(1735年)田应鼎纳土归流,其地入宣恩县。
唐崖长官司:治所在今咸丰县尖山乡唐崖村。雍正十三年(1735年)覃樟桂纳土归流,地入咸丰县。
龙潭安抚司:治所在今咸丰县龙潭司村。雍正十三年(1735年)司主田桂龙纳土归流,其地入咸丰县。

百户长官司:治所在今来凤县百福司。
容美宣慰司:治所地今鹤峰县城。雍正十三年(1735年)田旻如自缢身亡,清廷改其辖地为鹤峰州。
一、容美宣慰司世系: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土司田即霖附清,清仍授其宣慰使职。田旻如袭职之时,因不听地方官府之令,曾被巡抚赵申乔以“放肆”之名劾奏,朝廷给予原宥。雍正十一年,湖广总督迈柱又列款参奏容美土司罪状,清廷令土司田旻如赴京问讯,并发兵压境。田旻如移兵于平山寨,与清兵抗拒。后石梁张彤柱等人不听田旻如之令,并以兵相逼,田旻如畏罪于十二月十一日自缢身亡,其司十八颗部印徽于荆州。雍正十三年,清廷改容美司辖地为鹤峰州。
其世系自元末田光宝以下为:
   田光宝——胜贵——潮美——保富——镇——秀(镇弟,因兄无嗣袭)——白俚俾——世爵——九霄——九龙(霄弟,谱载九霄病危,因子不才,遗命九龙袭)——楚产(九龙孙,其父宗俞未袭先卒)——玄——霈霖——即霖(霈霖弟,因兄无嗣袭)——甘霖(即霖弟,因兄无嗣袭)——舜年——丙如——旻如(丙如弟,因兄残暴被清廷撤职而袭)
二、容美司属四长官司
2.五峰石宝长官司
   五峰石宝长官司曾有几次较大变故。明宏治十八年,长官司张昊助容美司白俚俾杀父兄夺职,后篡位弑父之事被明廷察觉,白俚俾被处死,田世爵袭容美司职后,杀张昊,以远族张世英为五峰石宝司长官,此其一;其二,明末农民军曾长期活动于鄂西,占该司地,毁其司署,长官张福谦曾在宜都之十家岭、宋家冲等地流离十余年,终死于白岩坪,其子彤越袭其虚职。后农民军失败,张福谦之弟张六谦重回旧地,“整饬招徕”,以自己儿子彤绍袭长官职,五峰石宝司才告复立;其三,清康熙甲寅年,容美土司田舜年携张彤绍及其亲属,锢于彭家湾,而以自己的第三子田耀如任五峰安抚,以张六谦任石宝长官。自此,五峰安抚为田姓,而张姓土司仅以长官名辖石宝,深溪等地。
   其司世系为:
   张友富——仲山——再武——承忠——昊——世瑛——朋——庭玉——彬——应龙——之纲——之纪(纲弟,因兄无嗣袭)——福谦——彤越(谦子,福谦流浪在外死,彤越在外袭位)——彤绍(六谦子,因彤越袭位全得其叔六谦支持,故彤绍得袭司职)——六谦(田舜年因彤绍等,以六谦为石宝长官)——彤柱(绍弟)
3.石梁下峒长官司
   辖地在今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境之南部。土司姓唐。
   唐姓确立其在石梁下峒的统治应在元末。“石梁唐元德者,黄册开云,伊司一世祖,俱在元夏之间,本为石梁、下峒长官”。明末年间,因土司唐承祖“助饷频年,剿贼护藩”有功,而得授安抚职。康熙年间,容美土司田舜年持强杀死石梁土司唐公廉,以自己弟弟田庆年任石梁安抚职,唐姓土司仅以长官职辖下峒、平茶等处,以奉司祀。
   其世系为:
   唐元德——福光——朝文——永恭——思显——渊——世冠——胜富——正——本龙——宗尧——文选——承祖——居仁——公廉(仁弟,因兄无嗣袭)——公正
4.水浕源通塔坪长官司
   辖地在今五峰与鹤峰交界处,土司唐姓。据田舜年《水浕安抚使司》所载,唐赛龙为其司一世祖。水浕源司原属施州散毛宣慰司管辖,因其地远散毛而近容美,所以容美司以自己所管辖的沙溪等地与散毛司交换而改属。明朝末年,土司唐继勋联合石梁唐公廉与容美司仇杀,竟使两地“杀其夫而鬻其妻子者,不下万余人,数百里人烟殆绝”,使社会经济遭到较大破坏。清立,水浕源通塔坪司附清,教授以原职,但与容美司仇杀仍未停息。后田舜年杀死唐继勋,改立唐迂隆为通塔坪长官,以奉唐氏祀。而在水浕源等地立安抚司,由田氏执掌。
   其世系为:
   唐赛龙——海权——兵——思文——祖录——应日——宗宪——镇邦——继勋(邦次子,因兄卒而袭职)——迂隆(继勋住,因继勋被杀,而改袭通塔坪长官司)
   三、容美其他长官司
   1.长茅长官司
施南土司
   一、施南宣抚司
   辖地大致为今利川市西南,咸丰县东北及宣恩县北部,改土前司治在今宣恩县城,土司覃姓。
   施南土司司治变动较大,初设于青岩(今利川市青岩乡),后徙于夹壁(今利川市夹壁乡),明洪武二十三年,覃大胜与诸土司抗明,又徙司治于龙孔(今利川市共和乡)。二十七年,明军败覃大胜等土司军队,龙孔等地遭摧毁,重建时,司治迁至今宣恩县城。
   其世系为:覃汝先—覃伯坚—覃普诸—覃耳毛—覃川龙—覃大胜—覃添富—覃进—覃彦升—覃泰—覃兴亮—覃珪—覃璋(珪弟,因兄无嗣袭)—覃良臣—覃宜—覃洪道—覃福—覃懋楶—覃肜(懋楶弟懋先之长子)—覃龙光—覃禹鼎
  二、 施南宣抚所属四安抚司
1.东乡五路安抚司
   其辖地在今宣恩县境内,司治长潭河东乡镇。
2.忠路安抚司
   辖地在今利川市境内。
   忠路土司覃姓。据《忠路土司世系》所载,大胜有子添富、添贵、添荣、添华。添贵于永乐五年分袭忠路安抚使司。但据《施南司谱》、《明史》等载,添贵则为金峒安抚司,添荣之子覃英为忠路安抚司。今以《明史》等说列其世系:
   覃英——飞雄——德明——万勇——正纲——大宁——云秉——宾化——奇勋——进孝——承国——世藩——建候——梓楚
3.忠孝安抚司
   辖地在今利川市境内,司治初为旧司坝,曾徙老司城,改土前司治忠孝村。其地元初为大奴勾管等峒长官地,至正十一年改为忠孝军民府,十五年改为安抚司。明玉珍据蜀时改为宣抚司。明立,洪武四年,在此地立长官司。因土司田耳毛(一曰田墨施)平施州苗判有功,旋升为安抚司。二十三年,忠孝司与覃大胜结盟叛明,兵败司废。永乐五年,忠孝故土官田正英招徕蛮民三百户,与镇南长官覃兴等赴朝,乞袭旧职。明廷重设忠孝安抚司,以田英执掌,隶于施南宣抚司。嘉靖年间,因忠孝司把事田方等数十人伪称人贡,扰乱驿传,兵部议罪改安抚司为长官司。清康熙八年,忠孝司复为安抚司。雍正十二年改土归流。
   其世系为:
   田耳毛——敬——子春——英——兴虎(英次子,兴龙弟,因兄外逃而得袭位)——国——自辅——录——永半——京——昌祚——璋——(祚次子,因兄田瑶早夭而袭)
4.金峒安抚司
   辖地在今咸丰县境内,司治咸丰黄金洞。
二、散毛宣抚司
   辖地为今来凤县及咸丰、宣恩两县的一部分。司治在来凤猴栗堡。
   散毛宣抚使司为覃氏执掌,据《覃氏族谱》记载,覃墨来送为其始官之祖。宋仁宗时,覃野毛任宣抚使职,自此以下,覃氏得以世掌其职。但自宋至元朝,覃氏承袭者见于史载较零乱,宋有覃文猛、覃汝先、覃伯坚、覃谱绪等,元有勾答什用被授以蛮夷长官,覃顺为散毛峒主,覃全在为散毛、誓厓军民宣抚使司宣抚使,,覃野旺为散毛宣慰使司都元帅。明初,因向天富叛乱,散毛司被废。永乐年间又复设,但降为长官司,旋升安抚司,以覃友谅执掌,自此下,其司承袭者见于史载才连绵不绝,其世系为:
   覃友谅——本林——显宗——斌——国珍——()玉鉴——可达——青霄——冲霄(青霄弟,因兄无嗣袭)——勋麟——鸿基——煊
2.大旺安抚司
   辖地在今来凤县东部,司治今来凤县旧司。
   大旺安抚司由田姓执掌,田驴蹄什用元代任大旺安抚使,为其司立之始。永乐五年田应龙领明节字四十号铜印一颗,康熙五年,田安国换印,领清印信一颗,改土归流后,田氏以世袭千总职徙居孝感县。
   田驴蹄什用——应龙——敬——友富——政——大胜——清——养民——得玉——永半——永爵(丰弟,因兄卒后兄子年幼而代任视事)——安国(永丰子)——玉(安国侄)——正元
3.散毛司属五长官司
   东流蛮夷长官司司治在今来凤县东流水,其司世系为:
   田铭——献章——玉壁——兴仁——尧封
   腊壁蛮夷长官司司治在今来凤县腊壁司。元代曾升为安抚司,明初仍袭元制,后因蛮乱而被废。永乐四年,复立时降为长官司,颁给湖字三百一十八号铜印。清仍为长官司,颁康字一千八百一十六号印信。其司自田大旺为首任。
   其世系为:
   田大旺——兴——耳毛送——大古——祯——大金——奎——宗尧——洪——秉龙——禄龙(秉龙弟)——万锺——琦明——朝柱——俊德——封疆
   卯洞司司治今来凤安抚司,土司自元末向贵什始。
   其世系为:
   向贵什——喇喏——那吾——大踵——龙——景春——政——明辅——位——同廷——南——子坤——子藩(坤弟,因兄子年幼而代行司事)——舜(坤子)
漫水司司治今来凤县漫水,土司自明初向宗烈始。
   其世系为:
   向宗烈——墨铁送——金——洪化——琼——国泰——正乾——延富
   百户司司治在今来凤百福司,土司自明初向麦始。
   其世系为:
   向麦——铁——坐海乐俾——刺送——夕——成——仲仁——汉——贡——柱远——金銮——国治——权
   在散毛司境内,原还有一师壁洞宣慰司,为元代至正年间所立,明废为师壁峒,其世系不明。
三、忠建宣抚司
   所领二安抚司:
1.忠峒安抚司
   辖地在今宣恩县境内,司治沙道沟、上洞坪。
   忠峒首任土司为为田蛮王,末代土司是田光祖,统治达四百余年。但承袭世系不明。
   《施南府志》卷二十一仅载其清朝时期土司承袭世系为:
   田楚珍——桂芳——雨公——光祖
2.高罗安抚司
   辖地在今宣恩市境内,司治高罗、埃山。其地五代时先称珍州,后称鹤州。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田景迁内附,仍复名为珍州,后因灾荒更名为高州。元初设石溪峒长官司,后为高罗寨长官司,不久又为宣抚司。明玉珍据蜀时为安抚司。明洪武四年归顺明朝,六年因叛而废置。永乐四年复置。顺治初归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
   土司田姓,其世系为:
   田忠敬——旺——柱——万——权——彪——思隆——阜——飞龙——国鼎——昭
施南地区其他土司
1.唐崖土司
   唐崖土司辖地在今咸丰县境,司治尖山区唐崖镇。其地宋时为磨嵯(cuó)洛浦地,元属施州,设唐岩军民千户所。据《覃氏家谱》载,覃启字外送,因功授唐崖宣慰职,为其司之始。明朝为唐崖土司升降职最为频繁时期,洪武四年为安抚司,七年为长官司,后一度废置,永乐四年复立为长官司,直隶施州。后历代土司因武功,又曾先后授过宣抚司、宣慰司等职。最强盛时曾置苍浦、活龙左右二附司,由黄璋、秦国龙分领。清康熙三年附清,后从吴三桂反清,康熙十九年再次归顺,又从谭宏反清。叛平后,土司覃铉(xuàn)被执拘省城。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
   其世系为:
   覃启外送——值什用——耳毛——忠孝——斌——彦实——文铭——天富——万金——柱——文端——鼎——宗尧——宗禹(尧堂弟)——铉——薄泽——梓椿——梓桂(椿弟)
   活龙右付司与苍蒲左付司司治分别在今咸丰活龙坪和八家台乡板桥河村菖蒲司。遗址犹存,但土司世系不明。  
2.沙溪土司
   辖地在今利川市境内,司治沙溪。
   沙溪土司改土归流时间说法不一。有人因雍正时会典载湖北土司十六,无沙溪之名,以此推知沙溪土司改土当在雍正朝之前,最迟也应在雍正初年。但《清史稿·列传·土司一》又明确载为雍正十三年改土,故应从《清史稿》所载为准。
   其世系为:
   黄柏万——廷表——良德——中和——极——天奇——楚昌——正爵
3.镇南土司

摘自:彭鲁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38e770102edf6.html

转载请注明:《恩施地区历史上有多少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