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土司城

土家族历史悠久,为远古巴人的后裔。巴人原居川鄂之间,春秋时受楚逼凌,退居清江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以廪君为首领,然后沿夷水西进,势力达到川东地区。公元前361年被强大的秦国所灭,部分巴人则退居到湘鄂川黔毗连的武陵地区,并与当地的一些部族相融合,形成土家族。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贝京卡”。宋代时则称这一带生活的巴人为“土人”,以后土人称外来汉人为“客家”,称自己为土家。
土司制度是历史上中央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归属中央,权力自治的一种政治管理体制。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制度,起于元代,止于清朝雍正13年的“改土归流”,历经元明清三朝,前后450余年。土司与中央封建王朝的关系,就是土司对中央封建王朝纳贡称臣,中央王朝对土司实行册封,准予自治。土司土地不入中央王朝版图,人口不入中央王朝户籍,土司称雄一方。


湖北的土司城主要在恩施州,其土司建制历朝都有变化。元代曾在此设立29个土司,明代设立31个土司,清代设立20个土司。土司管辖地区包括今天恩施州清江以南地区及现属宜昌的长阳、五峰的部分地区。目前均为遗址,主要有:
恩施的土司城
位于恩施市区西北,占地面积300余亩,为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主要分民族文化展示区、宗教展示区、休闲娱乐区三个功能区。由墨冲楼、素素卡斜车、廪君祠、土司王府、汉土疆界碑、钟鼓楼和九进堂等景点构成。其中位于民族文化区中心的“九进堂”,将土家族传统的干栏民居吊脚楼、摆手堂、官言堂、书院、月台、戏楼等融为一体,亭榭楼阁错落有致,雕梁画栋赏心悦目,雕花门窗原始古朴,集土家族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之达成,是全国土家族吊脚楼中规模最大、风格最典型、外观最壮观的仿古建筑群。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题词,2002年开放。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土家土司王城,有“中华土家第一城”的美誉。为国家3A级景区。

唐崖土司城遗址
位于咸丰县城西北30公里的尖山乡唐崖司村唐崖河西岸。面积4平方公里,为元、明时期唐崖土司治所。此城建于元代,整修于明代,城周以石砌墙基上筑土垣,残高1米左右,城内尚存有3街18巷36院,设有校场、阅兵台、万畎园、大小衙署及左右营房等设施,建有桓侯庙,石牌坊等遗迹。其中石牌坊四柱三间,柱为方形素面,中间大额上正书“荆南雄镇”,背面镌“楚蜀屏翰”,其他梁坊均为神话故事的浮雕。系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兵部左侍郎为唐崖宣抚司宣抚使土家族首领覃鼎所建。牌坊前面刻有明万历辛亥岁(1611年)峒主罩杰和夫人田氏题记的石马两匹及牵马石人各一,线条流畅,造型逼真。今土司城遗址中的街道、城墙清晰可见,桓侯庙的石人、石马犹存。石牌坊后山上有一座仿木构建筑,面阔4间,高约2米,斗拱、槁扇、窗棂雕工精细的土司王墓,墓后玄武山上有两棵直径约1.6米,高约40米的古杉,相传是田氏夫人所栽,人称“夫妻杉”(一说传为清康熙时上司长官军宗禹所植)。1983年维修,新建六角阁楼式凉亭及双层大方凉亭。200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凤老司城遗址
位于来凤县城西5.5公里处,是散毛宣抚司治所遗址,今城堡依稀可见。

施南宣抚司皇城遗址
位于宣恩县珠山镇西北9公里中坝村。建于清乾隆年间,两层砖木结构,六进五院,占地1500亩,门额上方嵌有“施州卫世袭宣抚使司”石碑。施南宣抚司为施州卫四大土司之一,历经元、明、清三代,以覃耳毛为始祖,到清雍正十三年覃禹鼎归流朝廷时止,共十八代,统治时间长达460余年,其势力范围辖今宣恩县北部、利川市西南部、恩施市西南部、咸丰县西南部。

附:猫儿堡土司墓群
   位于宣恩县城西不足1公里的猫儿堡,故又称猫儿堡土司墓。墓形如睡虎,斜卧于贡水河边。1954年,一姓郑农民开荒发现一洞穴(墓道),入内拾得金钱一盒计50枚、银碗两个、铁箭族一束、冠带及一些金银饰品。1958年在此墓道西侧40米处,出土金凤冠1顶。1976年又在此墓道东侧40米处,出土金凤冠1顶。1985年11月,当地农民覃遵三挖苕窖时,发现一墓葬,出土金银器39件。

金峒司土司城遗址
位于咸丰黄金洞乡唐崖河东岸。为覃氏土司王城遗址。建于元末,占地1500亩。今仅在后山一带存有土司王住宅遗迹和用浮雕石板镶嵌的大院坝。1958年发现明永乐五年(1407年)“金峒安抚司印”一枚。

容美土司城遗址
位于鹤峰县容美镇东10余公里处的平山寨上。主要有屏山爵府遗址、细柳城、万人洞、情田洞、九峰读书台等遗迹,为明万历年间所建,现存大堂、二堂、阅兵台、跑马场、花园、土牢等遗迹。城西悬崖上有一山洞,是土司田舜年藏书之地。洞侧的炮台、碑记至今清晰可见。洞内花台、鱼池尚存。

附:屏山爵府遗址
  俗称万全洞,位于县城北8公里平山悬崖峭壁之上,前临百丈深渊。洞高约20米,宽24米,深31米。容美土司因其险要,取名万全洞。洞内原建有石门、寨墙、炮台。左有“就月轩”、右有“爱日亭”,正中建有“大士阁”、“魏博楼”,为田舜年之居所。清文士顾采曾游此洞。现洞内残存有部分墙基、炮台和摩岩题刻,山顶立有一龟碑,记叙了土司营建平山及万全洞的经过。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末代土司王田明如,为清廷改土归流所逼,自缢在万全洞,从此结束了容美土司制度四百多年的历史。
土王城遗址
俗称万人洞。位于鹤峰县容美镇东4公里的鱼家寨,为容美土司建造的“盘石重城”,今保存完整。洞高25米,宽20米,椭圆形。洞外筑有宽3m、高4m的城门。洞口右侧出水洞上部有一圆形小洞,名曰“望水楼”。约20米高的绝壁上,溶洞伏流涌出,蔚为壮观。该洞可容万众,故称万人洞。
晴田洞
位于鹤峰县太平镇东南山崖。洞长150米,高20米,多钟乳石。曾是土司田舜年的屯兵之所,洞壁上田舜年所书《晴田洞记》铭文今尚历历在目。铭文记载了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田舜年与邻近土司的一场恶战经历。这次战斗,田舜年被迫困守晴田洞,洞中的清泉和鱼群竟使他大难不死,转危为安。为感谢大自然的造化功德,感谢晴田洞的“知遇”情谊,田舜年勒石纪念,命名为“晴田洞”,寓此洞对田氏有情之意(“晴”通“情”)。曾出土有书卷,画轴,陶器等文物。

利川沙溪土司遗址
位于利川沙溪石龙堡,遗址坐落在一方台地之上,隔河与沙溪集镇相望,土司衙门庭院基础及大门残址尚依稀可辨。曾在此挖出柱础和陶片无数。今尚存土司黄楚昌墓和何天社墓碑。

恩施州出土的土司官印
容美宣慰司元帅府经历司印
铜质,直钮,正方形,长宽皆为6.85厘米,厚1.9厘米,钮长6.4厘米,重1100克。印文为九叠篆体,阳刻。印的背面阴刻有四行楷体小字,其文为“容美宣慰司元帅府经历司印洪武二十二年二月日礼部造”。印左沿刻“信字五十二号”。该印于1989年在鹤峰县发现。
附:容美土司,田姓,为湘、鄂、渝、黔边区的大土司,其疆域包括现在的鹤峰、五峰两县以及恩施、巴东、建始、长阳的部分地区,其爵府设在鹤峰。

金峒安抚司印
铜质,正方形,长宽皆为7.3厘米。厚1.6厘米,重2200克,直钮长8.2厘米。印文为九叠篆体,阳刻。印背右阴刻“金峒安抚司印”,左刻“礼部造永乐五年四月日”,左沿刻“节字四十六号”。另有一仅存底部的印盒残件,上面刻有“监造合目:知印长官覃胜廉,冠带大头目谭亮,工作林凤朝造。”该印于1959年2月在咸丰县新隆坳大悔寨卡门附近出土。
附:金峒土司,覃姓,其遗址在咸丰县黄金峒乡金峒司村。

忠孝安抚司印
铜质,正方形,长宽皆为7.2厘米。厚1.3厘米,重600克,直钮长4.8厘米。印文为九叠篆体,阳刻。印背右阴刻“忠孝安抚司印”,左刻“礼部造永乐五年肆月拾三日”。为传世品。
附:忠孝土司,田姓,其遗址在利川市元堡乡汉庙村老司城处。

唐崖长官司印
铜质,有二枚,皆为正方形。一枚长宽均为7厘米,厚1.2厘米,重675克,直钮长8厘米。印文为九叠篆书,阳刻。印背右阴刻“唐崖长官司印”,左刻“周元年十二月”,中上刻“礼曹造”,印左沿刻“于字二千叁百四十四号”;另一枚长宽皆7.2厘米,厚1.85厘米,重1100克,直钮长7.8厘米。印文为九叠篆体,阳刻,印背无字。二印皆于1986年9月18日在唐崖土司城中出土。周元年为吴三桂年号,说明当时吴三桂的势力范围已达到了我们这里。
附:唐崖长官司,覃姓。其遗址在咸丰县尖山乡唐崖司村。

唐崖长官司秦关克印
铜质,长方形。长10厘米,宽3.5厘米,厚0.7厘米,重425克,直钮长8.5厘米。印文为九叠篆体,阳刻。印背上方仅刻一“上”字。另有一铜印盒,无字。1975年8月在咸丰县活龙乡医院工地出土,此印应为唐崖长官司活龙副司印。

恩施县
东乡安抚司:明东乡五路安抚司属施南宣抚司,清初归附,称东乡安抚司;雍正十年(1732)改流。
忠孝安抚司:明属施南宣抚司;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属县。
宣恩县
忠建宣抚司:明属施州卫,清初归附;雍正十一年(1733)改流省入恩施县;十三年(1735)改属县。
忠峒安抚司:明属忠建宣抚司,清初归附;雍正十二年(1734)改流省入恩施县;十三年(1735)改属县。
高罗安抚司:明属忠建宣抚司,顺治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思南长官司:明属高罗安抚司;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木册长官司:明属容美宣抚司,清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来凤县
漫水宣抚司:清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大旺安抚司:明属散毛宣抚司,康熙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卯峒长官司:[待考],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东流长官司:明东流蛮夷官司属大旺安抚司,康熙元年(1662)归附,改东流长官司;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腊壁长官司:明腊壁蛮夷官司属大旺安抚司,康熙元年(1662)归附,改腊壁长官司;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咸丰县
金峒安抚司:明属施南宣抚司,清初归附;康熙四十三年(1704)改流;雍正十三年(1725)改省入。
龙潭安抚司:明属散毛宣抚司,清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中峒安抚司:明属施南宣抚司;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唐崖长官司:明属容美宣抚司,清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西萍长官司:明西坪蛮夷官司属金峒安抚司,清改西萍长官司;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利川县
忠路安抚司:明属施南宣抚司,康熙元年(1662)归附;雍正十三年(1735)改流省入。
建南长官司:明剑南长官司属忠路安抚司,清称建南长官司;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沙溪长官司:清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鹤峰直隶厅:明容美宣抚司属施州卫,雍正六年(1728)属恩施县,十三年(1735)改流置鹤峰州,改属宜昌府;光绪三十年(1904)升直隶厅。辖:椒山玛瑙长官司:明属容美宣抚司,清初归附;雍正十三年(1725)改流省入。
注:明施州卫东乡五路安抚司属摇把峒长官司(在今咸丰县)、上爱茶峒长官司(在今来凤县)、下爱茶峒长官司(在今来凤县)、镇远蛮夷官司(在今宣恩县)、隆奉蛮夷官司(在今宣恩县),容美宣抚司属盘顺长官司(待考)、镇南长官司(在今来凤县)裁撤时间待考。

转载请注明:《湖北的土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