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崖覃氏土司城

001k9BnJzy6TNTZqG5Of0&690

覃国安常说自己是唐崖土司城内的唯一皇族,有家谱为证,他是唐崖土司第二十三代后裔。

撰文:陈飞
摄影:马艳丽

唐崖土司墓地 唐崖土司城内东部的“官坟山”有第二代土司覃值什用和第十二代土司覃鼎夫妇的墓葬。改土归流后,部分后裔留守祖先墓葬,至今土司二十三代后裔覃国安仍时常上墓地拔除杂草。摄影:艾绍强

覃国安常说自己是唐崖土司城内的唯一皇族,有家谱为证,他是唐崖土司第二十三代后裔。由于排行老大,大家都习惯称覃国安“覃老大”。改土归流后,土司举家迁往汉阳。迁徙时,老祖曾交代留守墓地的人:世代看守,传守土司墓地位置的秘密。于是,覃氏后代就世代生活在土司城内官坟山下,守卫着唐崖土司城以及祖先的墓葬,并负祭祀之责。

唐崖土司亦称唐岩土司、堂厓土司,设于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隶属于施州卫,为鄂西土家族著名土司,覃氏世袭。唐崖土司始封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鼎盛于明天启年间(1621 ~ 1627),废止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共历时元、明、清三代381年。从首任土司覃启处送始,至末代未承袭的覃光烈止,唐崖覃氏共沿袭17代,中央政府认可的土司共存在16位,职级历长官司、千户、安抚司、宣抚司等多个等级,以长官司为主,属于较低级别的土司。

唐崖覃氏的族属,一度有蒙古族之说,后经调查,认定为土家族。覃姓为鄂西土家族传统大族。根据各支覃氏族谱记载,覃氏同宗同族。明人童昶《拟奏制夷四款》中亦有明确说明:“施卫所属田、覃二姓,当宋元未分之前,其势甚盛,故屡为边患。自国朝永乐以来,二氏子弟分为十四土司,传之后世”。《中华覃氏志·湖北卷》卷三《湖北覃氏人物》,更对其始祖覃启处送的生平进行了详细介绍,称其实名“覃化毛”,为鄂湘主流覃氏公认始祖覃汝先的曾孙,“普诸三子。为人刚果沉毅,勇武多力……奉长兄世袭镇国大元帅覃尔毛之命,领兵三千,攻打马化龙取得唐崖五峒地,置唐崖军民千户所,以化毛为千户。化毛治理唐崖系仿仲兄散毛抚蛮仁政,深得苗蛮之信任与诚服,使蛮民得以安居乐业,蛮民感其恩德,称化毛为‘启处送’(蛮语,意为上天赐予的仁主),覃化毛为唐崖始祖。”

鄂西土司众多,但仅唐崖土司筑有城。《万历湖广总志》明确指出“施州卫所属各土官,俱各寨居”,即使被雍正帝称为最为富强的容美土司,其统治中心的中府虽“司治五门”,然亦“无城有基”。唐崖土司传袭至十二世祖覃鼎时,势力发展至顶峰,因征西蜀升都司佥事兼宣抚司宣抚使。

天启元年(1621),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发动叛乱,先后攻占重庆、遵义等地,建国号“大梁”,并一度包围成都。后来,在四川巡抚朱燮元的组织下,历时两年多,这场战乱被平定。其后,崇明父子长期客居水西,依附于安邦彦。崇祯二年(1629)八月,奢崇明在“永宁之战”中兵败被杀。这就是明末著名的“奢安之乱”。

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朱燮元大量招用西南土司军队,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石柱宣慰使秦良玉等。唐崖土司也是平叛参与者,覃国安说,按照唐崖《覃氏族谱》记载,明朝廷为表彰参与者唐崖土司覃鼎的战功,不但将其升为宣慰使(实为宣抚使),而且同意其建立治所“大方平西将军帅府”即唐崖土司城,并敕建“荆南雄镇”牌坊。

由于覃鼎长期在外征战,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习俗,其夫人田氏实际主持了建造工作。田氏实名田彩凤,为“龙潭安抚田氏女也。相夫教子,皆以忠勇著一时。夫鼎,于天启七年故,子宗尧袭职,颇肆行不道,田氏绳以礼法。迨尧奉调赴荆州剿流寇,峒事悉赖主持,内则地方安谧,外则转输无乏。未几,宗尧死事,弟宗禹承袭,朴勇亦如其父。田乃优游以乐余年,性好善乐施,尤喜奉佛,尝朝四川峨眉山,随侍奴婢百余人,沿途皆为择配。归里后,创建大寺堂、牌楼、街道,焕乎一新,至今犹为邑中石迹云。”刚建成时,该城共有三街十八巷36个院子,气势十分宏大。衙署区出土正对建筑群“四正”方向有“十字刻”柱础,可以确认唐崖土司城的建造,有十分缜密的规划与设计。关于该城主体格局建造时代,覃国安说,唐崖《覃氏族谱》明确记载:田太祖自峨眉山回司后,“引嘱峒主覃杰会同创造大寺堂、张王庙……创造寺观、牌楼、街道”。同时,根据“荆南雄镇”牌坊匾额前后部铭文“钦差总督四川兼湖广荆、岳、郧、襄、陕西汉中等府军务策授总粮饷巡抚四川等四方兵部左待郞兼都察院乃佥郡御使朱燮元为湖广唐崖司征西蜀升都司佥书兼宣抚司宣抚使覃鼎立天启四年正月吉旦”,结合考古学年代判定,城内的遗存主要集中于明代中后期,现有布局为一次性规划、营建。因此,可以确认,唐崖土司城在明天启、崇祯年间形成现有格局。

摘自:国家地理中文网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cn/magazine/2015/07/789.html

转载请注明:《唐崖覃氏土司城